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30日晚,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报告。近日,中国银行率先发布了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六大银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合计超过1万亿元。与此同时,行业呈现出“盈利稳定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但息差压力明显”的特点。面对行业净息差a压力的挑战,银行机构正在寻找克服债务优化、结构调整和政策杠杆的方法。利润不断增长。从整体表现来看,前三季度前六名银行利润规模保持了持续增长。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总额达到1.07万亿元,突破万亿元。即使在公司受益于实体经济的情况下,它仍然保持着很高的盈利能力。从个别银行来看,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速的斜率存在差异。农业银行以3.03%的同比增速领跑六大银行,成为唯一一家增速超过2%的国有大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也是如此,同比增速分别为1.90%和1.08%。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增长0.98%、0.62%和0.33%非常。从绝对角度看,规模优势依然显着:工商银行以2699.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排名第一,其次是建设银行(2573.6亿元)和农业银行(22085.9万元)。这三家银行合计占前六大银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近70%,其中交通银行垫底,为699.94亿元。对于六大银行整体而言,不仅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营业收入也呈现“整体增长”。前三季度,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2%,分别为2.69%和2.17%。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交通银行,运营商利润同比增长率在1%至2%之间。建设银行营业利润5737.2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82%。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是第一家发布三季报的大型银行。截至9月底,总资产突破37万亿元,前三季度营业利润4912.4亿元。跨境金融、国际支付等业务取得良好业绩,有力支撑了营业利润增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银行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784.83万亿元。两项拖欠率均有所下降。在利润稳步增长的同时,六大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有所改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六大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增强风险承受能力,为行业稳定运行打造“安全垫”。其中,邮储银行资产质量表现最好。截至9月底,该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94%。虽然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点,但仍是六大银行中最高的。是六大银行中唯一一家不良贷款率低于1%的银行。邮储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该行积极应对个人贷款资产质量常态化压力,积极调整风险管理策略,重组流程,优化模型,强化风险制衡,开展制约化解工作,风险形势稳定可控。其余五家国有大型银行不良贷款率均维持在1%至2%的合理区间,均遵循与上年末相比呈下降趋势。 9月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4%,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代理银行下跌0.05点至1.26%。中国农业银行下跌0.03点至1.27%。中国建设银行下跌0.02点至1.32%。中国工商银行下跌0.01点至1.33%。六大银行在对冲风险能力方面也表现出色。 9月末,农业银行准备金覆盖率达到295.08%,位居六大银行之首。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分别提高8.03个百分点、2.30个百分点和1.45个百分点。充足的准备金为应对潜在信用风险提供了确定性。何但前三季度净息差下行压力持续存在,六大银行及整个银行业面临较大挑战。其中,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68%。尽管该指数在六大银行中排名第一,但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此外,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净息差分别高于1.3%、1.36%和1.30%。其余大型国有银行净息差普遍同比下降。双向发力稳定息差 总体来看,行业净息差继续下降。国家金融监管局此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1.54%)。在当前利差面临压力的环境下,银行业正在寻找克服资本和负债方面的方法。另一方面,资产端结构优化也在同步推进。面对“企业贷款需求旺盛、个人贷款回收缓慢”的信贷格局,六大银行加大对企业领域的定向投资,重点支持制造业、创新型、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领域。以邮储银行为例,该行三季度投资绿色债券基金5亿元。 9月末,贷款余额99928.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6.32%。这一增速已经超过多年来各类贷款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当我们关注债务方面时,“成本再分配”中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肖飞飞表示,2024年开始,较低的挂牌利率、更加精细的人工贴息标准、同业活期存款定价标准等因素将对银行业降低债务成本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多数银行以此为契机,积极加强债务价格控制。“降低债务成本仍将是银行毛利率的一个重要方向。”不过,从三季度数据来看,银行业利差出现小幅改善迹象。在政策支持和行业积极转型的推动下,市场对利差进一步趋稳的预期逐渐增强。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杨家辉预计,三季度银行业净息差将基本稳定。四分之一。银行净息差的变化具有季节性。今年上半年,将更加注重信贷量指标。将提供更多低息企业贷款。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2026年利差将同比下降5个基点。利差缩小将有利于净利润增长,因利息而由负转正。”严家辉分析道。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